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金融网我要投稿

当前您在:主页 > 国际要闻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今年7月1日起,中国加入WTO15年的保护期就将终结。15年前,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此起彼伏,15年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入世15年,中国自主品牌与“狼”共舞,同台竞技,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接下来,小编就为你盘点各行各业中立足自主创新、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新国民品牌。

华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导品牌

近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4年国际专利申请件数排名显示,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3442件专利申请,成为去年最大专利申请者。据悉,过去十年,华为投入超过1900亿用于技术研发,申请中国专利48719件,其他国家专利23917件,共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

技术创新支撑起了华为的净收入曲线,2014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接近2900亿元,同比增长20%,全球通信设备厂商排名第一;其中海外收入占比约70%,欧洲、中东、非洲占比35%。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大疆科技:占据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70%市场份额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科技企业之一,大疆年销售额正以3倍到5倍的速度递增,其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先驱。

2014年,大疆无人机先后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最具代表性机器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十大科技产品”,《纽约时报》评为“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海尔:国外民众最熟悉的中国家电品牌

今年3月,中国外文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该报告从多个维度调查了海外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其中,海尔是家电行业中最为国外民众熟悉的品牌。

当下,海尔已经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建立了30个制造基地。2013年,海尔牌的家用空调以20%的市场份额位居美国市场第二,仅次于美国本土品牌惠而浦,其中移动式空调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奔图激光打印机:改写全球激光打印市场格局

奔图激光打印机诞生于2010年,从芯片到软件,完全自主开发。奔图打印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激光打印机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家产业的空白,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完整打印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改写了全球激光打印市场由美、日、韩垄断的格局。

2014年,奔图在中央机关前三季度的打印机采购中位列前三,出口到包括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印度等核心市场在内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IDC数据统计,奔图打印机在以色列的市场份额已经位列第二;在南非、伊朗市场,奔图打印机已进入前三。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海信电视:占有率跃居全球第四

据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海信电视以6.2%的市场份额居全球第4位、海信4K电视以11.3%的份额跻身全球市场前3强。

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显示,海信电视以雄厚的技术积累、领先的研发速度为支撑,在海外市场表现良好,名列海外民众最熟悉的中国品牌第七位。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联想集团:中国最具创新精神企业

据联想2014年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联想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已达到68%。联想美洲区、欧洲/中东/非洲区、亚太区收入占比分别为26%、28%、14%。

在美国《商业周刊》近年评出的全球最具创新精神前50家企业中,联想在所有入围中国公司中位列首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还获得2014年爱迪生奖,成为亚洲首位荣获该奖的企业家。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TCL:国际市场销量占比近半

2014年,TCL在海外市场实现了470亿的销售额。其中,TCL的手机业务在主流的欧美市场占比最大,在墨西哥、哥伦比亚等拉美的细分市场,TCL旗下的阿尔卡特品牌手机的销量甚至超越了三星,在当地市场排名第一。

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2015 IT领袖峰会上介绍,2015年,TCL将加大国际化力度,将海外业务再提高25%。

 

入世15年,盘点与“狼”共舞的七大新国民品牌

 

小编点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品牌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就像提起“丰田”,人们会想到日本, 提起“宜家”,会想到瑞典,提起“可口可乐”、“麦当劳”,会想到美国。同理,上文中提及的这些品牌,也正在担当起中国名片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中国的形象。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金融网”或者“www.financecn.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均属中国金融网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金融网”;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如需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1909395204@qq.com
上一篇:老虎金融 新型互联网金融社区跟单平台
下一篇:赢河财富:高效风控保障资金安全 主动拥抱时代热潮
本文关键词:
您可能还喜欢
关于中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高质的财经新闻。
联系我们
中国金融网版权所有
QQ:190939520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