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内资讯 社会 财经 科技 教育 旅游 体育 时尚 娱乐 房产 家居 汽车 母婴 健康 商业 区块链 生活 企业 传媒 区域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北京朝阳新增病例数仍处高位 对涉疫风险点位“快封快解”
      来源:      编辑:      

11月26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朝阳区新增147名本土确诊病例和798名无症状感染者,其中185名为社会面筛查人员;27日0时至15时,朝阳区新增感染者468名,其中54名为社会面筛查人员。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7日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朝阳区新增病例数仍处高位,社会面依然存在传播风险。该区对于涉疫风险点位坚持“快封快解”,在完成流调排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措施后,及时解封,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涉疫风险点位坚持“快封快解”

杨蓓蓓表示,当前正处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朝阳区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继续全力以赴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该区继续优化核酸检测“采、送、检、报、核”流程,动态优化点位布局,组建区级应急采样队伍,集中力量提升重点涉疫街乡核酸检测质效,优先检测社会面筛查发现的混管,争取“早发现”;继续紧盯社会面筛查病例和商超、农贸批发市场等涉疫“放大器”场所,加速流调排查,以最快速度落位,努力用最短时间切断病毒传播链、控制疫情波及范围。

她表示,今日新划定的高风险区域和风险点位将通过北京朝阳官方平台和媒体进行发布,请市民密切关注。对于满足解封条件的小区,朝阳区及时进行解封,11月26日12时至27日8时解封高风险区域75个。对于涉疫风险点位,坚持“快封快解”,在完成流调排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措施后,及时解封,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保障涉疫保供门店“快封快开”

杨蓓蓓表示,该区继续做实做细民生保障服务,保障市场供应充足,通过持续优化保供配送人员“白名单”制度,最大限度将涉及城市保供并且符合防疫健康条件的配送人员纳入“白名单”,畅通物资配送渠道,同时做好风险区应急供应,提供蔬菜包、协调蔬菜直通车“低价直供”,保障涉疫保供门店“快封快开”,目前朝阳区生活必需品市场备货充足。

她介绍,朝阳区继续保障看病就医等民生服务,辖区医院应开尽开,涉疫门诊处置后快速恢复,发挥智慧医疗助力作用,实行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线上诊疗、线上咨询等服务方式,满足多层次的就医需求;对隔离居民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提供线上诊疗咨询、远程医疗、入户诊疗、代开药品、转出就诊等服务;提前摸排老年人、孕产妇、新生儿、透析患者、有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信息,完善对接机制,及时解决诉求,完善急危重症患者绿色就医通道,尽最大努力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朝阳区新增病例数仍处高位,社会面依然存在传播风险,杨蓓蓓呼吁市民继续理解支持,配合落实低风险区防控措施,继续减少流动,减少外出,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不聚集、不聚餐、不聚会,外出时坚持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上一篇:北京市志愿者支援防疫、勇毅前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栏目排行
  1. 把京新高速打造为旅游网红公路
  2. “和田玉龙号”成为移动的致富“巴扎”
  3. 旅游扮靓槽碓村 幸福来到土瑶家
  4. “严”字当头 景区多举措守护游客安全
  5. 江西赣州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 自驾游、观雪景、泡温泉、赏民俗、住民
  7. 萍乡芦溪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8. 旅游业“新”效迭出
  9. 珠海海泉湾传承非遗文化,带您体验传统
  10. 海泉湾国际温泉节盛大开幕 五地联动打
     栏目推荐
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中美苏黎世6小时会晤引世界解读
资金违规入楼市,银保监会年内29次处罚资金违规入楼市,银保监会年内29次处罚,涉民生、华夏等20家银行
起底汽车金融服务费:消费者无需谈虎色起底汽车金融服务费:消费者无需谈虎色变,4S店就靠它活了!
中国金融网:将统筹推进违法金融广告和中国金融网:将统筹推进违法金融广告和营销宣传行为治理
中国金融网:南宁:培育金融人才 跑出中国金融网:南宁:培育金融人才 跑出金融“加速度”
中国金融网:多家欧美金融机构落户佛山中国金融网:多家欧美金融机构落户佛山这个高新区,服务大湾区
中国金融网:最难毕业季 金融科技人才中国金融网:最难毕业季 金融科技人才成了“香饽饽”
中国金融网:商业银行如何助力科创金融中国金融网:商业银行如何助力科创金融?
迪丽热巴穿军绿色也好美!和吴磊同框丝迪丽热巴穿军绿色也好美!和吴磊同框丝毫没有年龄差,让人羡慕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铁建重工,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铁建重工,聚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