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14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14日表示,民营企业在减税降费等政策利好下,展现出更强的活力,已经成为带动中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出口增长13%,占中国出口值的比重超过一半。 14日,国新办就201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的发布会。李魁文表示,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外贸总体运行平稳,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分别为7.01万亿、7.66万亿和8.24万亿元,呈逐季攀升态势。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外贸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稳中提质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一般贸易主导作用更加显著。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国内产业链较长,更能体现中国外贸的自主性。前三季度,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4.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59.5%,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 二是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民营企业在减税降费等政策利好下,展现出更强的活力,已经成为带动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4%,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6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42.3%,比重提升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3%,占中国出口值的比重超过一半。 三是区域外贸格局更加优化。今年以来,中国区域战略稳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大大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依托自身优势、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今年以来外贸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中部、西部地区进出口分别增长12.4%和11.8%,占中国外贸比重分别提升0.6和0.7个百分点。 四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更加快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力促进了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前三季度,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12.9%,占中国外贸的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五是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今年以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为中国积极扩大进口、优化中国进口商品结构提供内生动力。前三季度,民生消费类产品进口较快增长,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水果、化妆品、水海产品进口分别大幅增长42.3%、39.9%、35.9%,电动载人汽车进口增长93.7%,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较快增长,如涡轮喷气发动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进口分别增长23.2%、14.6%。同时,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占出口总值近六成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7%,其中太阳能(000591,股吧)电池、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值分别增长55.6%、17.5%。此外,企业加快出口产品品牌建设,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境内自主品牌商品增长12.9%。 李魁文还进一步介绍了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的特点和亮点,除呈现出增速领先、比重提升等外,还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达到37.4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7%,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性不减,9月当月,民营企业进出口依旧保持5.1%的增速,在稳定外贸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机电产品增长16.1%,占民营企业出口的46.4%,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出口分别增长17.3%、14.3%。进口方面,民营企业进口消费品增长27.8%,占中国消费品进口总值的37.7%,其中肉及杂碎、水海产品、水果、乳品进口分别增长50.8%、36.6%、44.7%、24.5%,医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分别增长70.4%、12.4%。 三是对主要市场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达到51.3%,对各主要市场出口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对传统市场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分别增长18.3%、2.1%、9.5%、10.2%,对东盟、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21.6%、11.2%和14.1%。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5.9%。 李魁文强调,下一步,海关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工作部署,针对民营外贸企业特点和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探索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惠及企业的支持举措,特别是在通关、税收、企业管理、检验检疫、外贸新业态等方面,重点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海关监管和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外贸发展。(中新经纬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