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贺阳)10月7日,商务部发布十一黄金周消费相关信息。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 商务部表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消费市场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旅游、文化、体育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成为新亮点,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引领消费升级大潮,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节日期间,各地绿色食品、时尚服饰、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等商品销售红火。广西、内蒙古重点监测企业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6%和5.3%;河北秦皇岛、甘肃兰州重点监测企业服装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和10%;在电商平台上,健康空调、空气净化器、智能门锁销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同时,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消费业态受到青睐。上海重点监测的八家购物中心、奥特莱斯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安徽重点监测的七家城市综合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2%。 全国各地的特色步行街人气兴旺。杭州湖滨步行街改造后重新开街,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武汉江汉路步行街黄金周首日客流量达到30万余人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夫子庙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人流集中、消费旺盛,各大商家销售红火。 餐饮消费呈现红火兴旺态势。婚宴、亲朋聚餐、在线订餐成为国庆餐饮市场主角,大众化、特色化餐饮备受青睐。 据统计,湖南、福建、甘肃等地婚宴预订火爆,部分地区酒店婚宴收入占当地黄金周餐饮收入五成以上。老字号餐饮、特色网红餐厅人气火爆,北京部分老字号餐厅销售额比平日增长一倍左右;长沙网红龙虾店店面从5000平方米扩大到20000平方米。 在线餐饮平台数据显示,国庆期间超过百万名游客在全国重点景区点外卖。黄金周期间,重庆、青海、湖北、四川、江苏等地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0%、16.3%、15.7%、14.0%和11.3%。 此外,体验消费也广受欢迎,旅游、观影、看展、运动、读书等过节方式受到民众青睐。 黄金周前四天全国共接待游客5.42亿人次,同比增长8%,北京、浙江嘉兴、江西南昌、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红色旅游热点城市受到游客欢迎。 一批主旋律影片引发国庆观影热潮,数据显示,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突破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创下十一黄金周票房纪录。 重点监测影城、KTV、主题乐园等体验型消费场所客流量同比增长20%以上。各地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展览馆人头攒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 商务部表示,国庆期间,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总体平稳。粮油价格基本稳定,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大米、面粉、食用油平均批发价格与节前一周基本持平。 据统计,国庆期间肉类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7.26元,比节前一周上涨了1.6%;牛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65.05元,上涨0.4%;羊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62.48元,上涨0.2%。 禽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其中白条鸡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9.62元,比节前一周上涨0.5%;鸡蛋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1.25元,下降2.4%。 蔬菜水果价格有所下降,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64元,比节前一周下降1.6%;六种水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6.44元,下降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