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士娟 文理类本科普通批是今年最为重头的一次志愿填报,该批次今年仍实行平行志愿,考生可一次性填报12所高校。虽然平行志愿在山东已推行多年,但每年由于不理解平行志愿而填报志愿失误的考生不在少数。为了让考生更容易理解平行志愿,记者以小明“车站乘车”的故事,解读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上车前买票 按高分到低分排队上车 7月5日一大早,小明怀揣着自己的大学梦,来到汽车总站等候着开往大学的大巴车。 汽车站的停车场上停了上千辆汽车,每一辆车代表一所高校,每辆车的座位数代表了该校在山东省的录取人数。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小明和其他考生一起,按成绩从高到低站成一路纵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张车票,上面写着填报的志愿,即12个学校名字ABCDEF……L。 投档开始,即车站大门打开,状元先进,然后入口关闭。这时停车场只有状元一个人。状元的A志愿是北大,于是走到北大的中巴车前,这个时候座位肯定是全空的,好了,状元请上车,上车后手里的车票就作废了,意味着后面11个志愿同时作废。 状元选完了,该榜眼了,同样只有他一个人进停车场,探花还是要等。榜眼的A志愿是清华,上车,车票作废。轮到第200名的小明进场的时候,A志愿清华,到清华中巴门口一看,满员,马上看B志愿——北大,一看,也满员,再看C志愿——中科大,50人的座位只坐了6个人,上车,车票作废。 以此类推,不断有考生走进汽车坐下。小明透过汽车的窗户看到,终于轮到第20000名学生进场了,A山大,B海大,C石油大……L哈工大(威海),进场后发现,他选的12辆车都坐满人了,该考生被强行赶出车站,即遭遇退档。 被退档的考生只能等待下一个车次,即征集志愿,但相比首次志愿,征集志愿的计划不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