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执行副秘书长,原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在参加首批苏宁“拼购村”挂牌仪式时表示,新消费时代面临着新机遇与发展,电商平台应该参与到脱贫致富总攻坚的工作中,“让一些核心的商户带动一批村民致富,带动农民安心生活在当地的农村,让他们做一个有尊严的农民,生活在家乡,留在家乡”。
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三问”
吴秀媛认为,越来越多的新消费模式受到了认可,比如瑞幸咖啡,比如网红奶茶‘喜茶’,这些新的商业符号即是新消费时代的象征,“诸如此类的新事物和新变化,正是中国巨大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升级带来的变化”。她说,“在我们可见的范畴,城乡人群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都在快速迭代发展。以苏宁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正引领着新时代质优价优的新消费观念”。

消费升级意味着用户对消费品品质的要求正在提升,“目前城镇消费者都会发出最关心的三问:春夏秋冬吃什么对?买什么农产品质优且不贵?到哪里去买最实惠?”吴秀媛认为,消费者的三问也正对应着农民最朴实迫切的三问:“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 ”而平台,则是链接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解决“三问”的关键纽带。
以大数据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对乡村的“滴灌”与“精灌”
吴秀媛进一步解释道,以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需要借助大数据力量,解决供与销过程中“三问”。“有志之人需要和我们一起关注三农,破解‘三问’,借助信息化建设、品牌扶持、大数据回答三问,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吴秀媛认为需要通过企业与政府机构的合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素质,把线下的村搬到网上,帮助传统乡村转型升级为“数字化乡村”。“数据村落、农民数据超级档案、数字农批等都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电商平台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基础设施,多方合作推进,资源配置才会更有效率”。
在帮助扶持农货品牌方面,吴秀媛表示: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产品品质很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平台需要给出相应的商品筛选机制和评价标准,“我们希望优质的农产品卖的价钱高,不是因为偏远,而是因为品质好。城市人不是怕花钱,而是怕花了钱买不到好的,有政府背书,有平台背书,质高就不怕。我们要鼓励物美价廉,我们更要鼓励优质优价,只有这样线上线下、网上网下相结合,才能让农民卖的开心,消费者买的放心”。

吴秀媛认为,通过大数据的手段,能够实现扶贫工作的“滴灌”与“精灌”:“我们的脱贫工作应该更加精准,应该知道农民种什么,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什么产生资料最实惠。通过苏宁等电商平台力量,可以收集、分析农货产品的数据和消费者数据,形成数据的集成画像,并能够精准的实现产销双方的匹配与推荐。滴灌与精灌。给农产品生产者准确的画像。
平台应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建设
最后,吴秀媛还希望苏宁等大平台除了做好农村农产品的销售外,要关心农村卫生、医疗、信息服务等方方面面。
“做农村就要热爱农村,既然说要帮助农民,是要帮助农民去挣钱,而不是挣农民的钱”。吴秀媛表示,目前,农村公共服务是短板,希望苏宁能够在这方面也有所助力。
“目前农村有三个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农村的现状,就是老人在带领未来,未来的祖国的接班人素质如何,如何让他们提高本身的素质,如何让他们提升未来的素质,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电商平台在帮助致富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做一些公共服务方面的内容,让农村留守的人在生活品质上有所提高,让农民成为有尊严的职业。”